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1.专业名称: 口腔修复工艺
2.专业代码: 720504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学制三年(2.5+0.5),两年半在校内学习,第六学期跟岗、顶岗实习。
四、职业面向
附表 1本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 类(代码) |
所属专业 类(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 别(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或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初始岗位 |
发展岗位 |
医学技术类(7205) |
口腔修复工艺(720504) |
义齿成型制作工(33-182) 义齿模具工(33-184) |
其他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0599) |
义齿制作
义齿质检
义齿生产档案管理 |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
本科:口腔修复工艺学 |
口腔修复工(中级)
口腔医学技术
义齿成型制作工
义齿模具工
|
五、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医疗机构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义齿加工机构、口腔医疗设备与材料销售企业等,培养具有中专层次文化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政治合格,有理想信念的,掌握一定的口腔理论和扎实的口腔工艺操作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义齿修复、加工、相关产品销售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 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具有医学伦理观念。
(2)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能与口腔修复医师和同行进行交流、协作。
(3)具有较强的专业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能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熟悉企业文化与管理,能较好地适应不同类型口腔修复机构的工作。
(5)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2. 知识
(1)具有中等专业教育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等学科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程度和学习能力。
(2)初步掌握人体解剖学和口腔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
(3)初步掌握口腔修复材料学、口腔技工工艺等基本理论。
(4)具有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初步防治知识。
(5)初步掌握与口腔修复岗位相适应的美术雕刻与色彩表现基础知识。
(6)具备必须的医疗卫生法律知识,了解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养成在岗位工作中学会用法律保护服务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
3. 能力
(1)具有进行口腔修复体制作,并解决一般性技术问题,完成口腔修复体制作的综合性任务的能力。
(2)具有口腔工艺材料选择与应用的能力。
(3)具有能正确使用口腔工艺设备和器械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养护与常见故障的排除。
(4)具有从事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工作的审美能力。
(5)具有初步美术雕刻与色彩表现能力,能制作满足服务对象审美要求的口腔修复体。
(6)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7)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技能。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计为公共课程、专业(技能)课。
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等相关文件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全过程、全员、全方位),凸显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特点,加强劳动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架构贯穿“人文素质教育、职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三条主线,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课程体系。共计3120学时,公共基础课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包括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英语、化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教育等13门课程列为公共基础课程。同时结合学生专业需求,开设书法和中国传统文化2门公共特色课程,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实践课。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体现与岗、课、赛、证的融合,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一般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8门专业基础课程和3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包括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毕业教育、社会实践等。
(一)课程设置
1. 公共课程
附表 2公共课程
序号 |
公共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
1 |
军事训练 60 |
依据国家、自治区及教育局对中职学校军训工作的总体要求开设,紧贴专业发展需求。 |
2 |
入学教育 15 |
依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为了使学生更快适应中职生活学习开设,紧贴专业发展需求。 |
3 |
思想政治 144 |
课程目标: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具有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 主要内容:思想政治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部分内容。拓展模块为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补充。选修课程除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外,还应根据国家形势发展、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状况,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学习、顶岗实习,进行法律与职业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就业创业创新教育,廉洁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等。 教学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
4 |
语文 210 |
课程目标: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 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 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 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 课程内容:语文课程包括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三部分内容。基础模块内容由 8 个专题构成。职业模块内容由 4 个专题构成。拓展模块内容由 3 个专题构成。 教学要求: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
5 |
数学 176 |
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 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 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 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 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课程内容:数学学科由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一、拓展模块二三部分内容组成。基础模块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内容,拓展模块一或拓模块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限定性选修内容或任意选修内容。 基础模块的内容包括四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集合、不等式)、函数(函 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几何与代数(直线与圆的方程、简单几何体)和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初步)。拓展模块一的内容包括四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充要条件)、函数(三角 计算、数列)、几何与代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复数)和概率与统计(排列组合、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统计)。拓展模块二的内容包括七个专题:数学文化专题、数学建模专题、数学工具 专题、规划与评估专题、数学与信息技术专题、数学与财经商贸专题、数学与加 工制造专题。另外,还有若干个数学案例:数学与艺术、数学与体育、数学与军事、数学与天文、数学与投资等。 教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实施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要遵循数学教育规律,围绕课程目标,发展和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按照课程内容确定教学计划,创设教学情境,完成课程任务;教学要体现职教特色,遵 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教学中要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职业素养。
|
6 |
英语 176 |
课程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 身发展奠定基础。 职场语言沟通目标:在日常英语的基础上,围绕职场相关主题,能运用所学 语言知识,理解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和情感;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基 本的沟通;能在职场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 思维差异感知目标:能理解英语在表达方式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能理 解英语在逻辑论证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在了解中西思维差异的基础上,能 客观对待不同观点,做出正确价值判断。 跨文化理解目标:能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能了解中外文化及中外企业文 化;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 自主学习目标:能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多渠道 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能有效规划个人的学习,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能监 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提高学习效率。 主要内容:英语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模块构成。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旨在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 同基础,按主题组织教学。 职业模块是各专业学生限定选修的学习内容,旨在为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与 未来职业发展服务,是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按主题组织教学。 拓展模块是为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发展而安排的任意选修内容。各地区 与各学校可根据地方资源、学校特色、教师特长、专业需要及学生实际等,自主 确定拓展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 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在完成基础模块学习后开设。 教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展和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应围绕课程标准 规定的学科核心素养与目标 要求,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制定教学计划,创设教学情境,完成课程任务;应体 现职教特色,注重实践应用,在教学中合理融入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7 |
历史 72 |
课程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主要内容:基础模块 I“中国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基础模块Ⅱ“世界历史”内容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拓展模块是在基础模块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学校专业特点开设的选修课程。 教学要求: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历史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融合,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8 |
信息技术 136 |
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和信息社会特征与规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信息技术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包含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8个部分内容。拓展模块设计了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小型网络系统搭建、实用图册制作、三维数字模型绘制、数据报表编制、数字媒体创意、演示文稿制作、个人网店开设、信息安全保护、机器人操作10个专题。 教学要求: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立足岗位需求,培养信息能力;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实践技能训练;创设数字化学习情境,强化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
9 |
体育与健康 176 |
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体育人,增强 学生体质。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 的乐趣;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运动能 力,提高职业体能水平;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和与职业相关的健康安全 知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发扬体育精神, 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 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体育课程包括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包括体能和健康教育。拓展模块包括拓展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二。其中,拓展模块二为任意选修,此处不再列举相关内容。拓展模块一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类运动、冰雪类 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7个运动技能系列。学 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某一运动项目(如足球)持续学练一年。本课程 标准在7个运动技能系列中以足球、篮球、跑、啦啦操、太极拳、花样跳绳6个 运动项目为例,分别设计了这些运动项目的各3个教学模块内容, 一般涉及运动 项目历史文化介绍、基本知识和技能、技战术、比赛规则、观赏及体育精神的培 养等内容,可供各学校参照。学校也可以依据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 的实际情况和运动项目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可行、有效的模块设计。 教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体育 教学规律,始终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要目标。教学中要以身 体练习为主,体现体育运动的实践性,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学科核心 素养的侧重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等,以达到教学目的和学业水平要求。
|
10 |
艺术 36 |
课程目标: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艺术 鉴赏与实践等活动,发展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等艺术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艺术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其中基础模块音乐鉴赏与实践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实践能力,提升其音乐品位为目的的音乐活动。学生通过聆听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习有关 知识和技能,认识音乐的基本功能与作用,获得精神愉悦,提高审美情趣和音乐实践能力;拓展模块中的歌唱模块是学生通过演唱和赏析优秀声乐作品,学习歌唱方法,丰富歌唱经验,增强审美与情感体验,认识声乐艺术在个人与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演奏模块则是学生通过赏析和演奏优秀器乐作品,激发演奏兴趣,学习演奏方法,丰富演奏经验,增强审美与感体验,认识器乐艺术在社会与个人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舞蹈模块赏析中外舞蹈的 代表性作品,体验舞蹈魅力,感悟生命律动,认识世界舞蹈文化的多样性,了解中国舞蹈的审美特点和精神追求。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选择一种舞蹈开展学习,掌握其动律特点及动作组合。 教学要求:准确理解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深入分析艺术课程结构内容,加强课程衔接整合;遵循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组织教学;积极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
11 |
劳动教育 176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开设,紧贴专业发展需求。 |
12 |
化学 36 |
制造类三大类。医药卫生类由溶 液、胶体和渗透压课程目标:能依据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辨识;能从微观结构探析物质的多 样性,认识物质性质的差异、反应特征和变化规律,理解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能使用化学符号描述常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微观层面理解宏观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理解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同时也是变化的;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和规律,知道化学变化通常伴有能量变化;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建立化学平衡思想,能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观察化学反应现象的方法,能使用规范的化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反应 现象;能分析化学反应现象,认识反应的特征、规律和本质;能运用化学变化及其规律解决物质鉴别和分类等问题。 认识实验探究对学习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学会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利用探究结果形成合理的结论;具有质疑与批判精神,初步形成创新意识。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探究物质性质和 变化的兴趣,能主动关注、客观分析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能正确认识化 学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的关系,形成节约、环保、安全的行动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主要内容:化学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基础模块由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化学反应及其规律、溶液与水溶液中的离子反 应、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简单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常见生物分子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六个主题组成。拓展模块由分为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加工,缓冲溶液,闭链烃,烃的衍生物,脂类,糖类,杂环化合物 和生物碱,蛋白质和核酸八个专题组成;农林牧渔类由缓冲溶液、胶体和渗透压, 滴定分析法,脂类和纤维素,杂环化合物、生物碱和核酸四个专题组成;加工制造类由电化学基础与金属防护、化学与材料两个专题组成。 教学要求:化学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 发展为目标,以服务发展和促进就业为导向,依据课程标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突出化学学科特点,遵循化学教育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实践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多种课程资源,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
2.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附表 3专业基础课程
序号 |
专业基础课程名称 |
课时 |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
|
1 |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 |
26 |
课程目标:了解牙颌的正常和异常表现,熟悉错牙合畸形的病因、分类及早期预防矫治原则,掌握常用矫治器和保持器的制作技术。 主要内容:错牙合畸形的病因、分类及早期预防矫治原则。掌握常用矫治器和保持器的制作技术。 教学要求:会阅读矫治器设计图,能制作常见可摘和固定矫治器及保持器。 |
|
2 |
口腔生理学基础 |
36 |
课程目标:掌握牙排列的规律、与颌位的关系;熟悉牙列的基本形状、与咬合的关系、下颌运动功能和咀嚼功能;了解发育过程及口腔的其他功能。 主要内容:牙列的基本形状、与咬合的关系、下颌运动功能和咀嚼功能;牙排列的规律、与颌位的关系。 教学要求:能初步运用上述有关知识对牙列与颌位的关系进行识别与辨认,并能指导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临床实践。 |
|
3 |
口腔疾病概要 |
36 |
课程目标:熟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主要内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教学要求:具有初步的口腔临床医学知识,具有开展口腔常见病、多发病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的能力。 |
|
4 |
口腔工艺材料应用 |
36 |
课程目标:掌握口腔修复工艺常用材料的种类、性能、用途和用法。 主要内容:口腔修复工艺常用材料的种类、性能、用途和用法。 教学要求:能合理选择并正确使用各种修复材料进行口腔修复体和矫治器的制作。 |
|
5 |
口腔工艺设备使用与养护 |
18 |
课程目标:了解口腔工艺设备的发展与现状,熟悉口腔工艺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常用口腔工艺设备的操作常规、维护保养、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设备的管理等知识。 主要内容:常用口腔工艺设备的操作常规、维护保养、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设备的管理等。 教学要求:熟练使用常用口腔工艺设备,并能进行简单养护、初步学会常见故障的排除。 |
|
6 |
口腔组织与病理学基础 |
32 |
课程目标:掌握口腔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及发育过程,熟悉口腔常见病的病理变化。 主要内容:口腔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及发育过程及口腔常见病的病理变化。 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口腔组织及病理学知识。 |
|
7 |
解剖学基础 |
18 |
课程目标:了解人体胚胎发育概况,熟悉正常人体的组织结构,掌握正常人体的组织、各系统主要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主要内容:正常人体的组织、各系统主要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教学要求:能识别各系统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能规范地进行基本实践操作,会运用解剖学基础知识分析、解释临床问题。 |
|
8 |
口腔医学美学基础 |
32 |
课程目标:了解美学基础知识、医学美学基础、口腔医学美学及口腔医学美学在口腔修复学中的应用。熟悉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运用美学规律提升临床医疗的美学效果,解决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色彩表现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习者的美学修养,陶冶情操。 |
(2)专业核心课程
附表 4专业核心课程
序号 |
专业核心课程名称 |
课时 |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
1 |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学 |
217 |
课程目标:了解口腔固定修复的临床诊疗内容,熟悉口腔固定修复的基本理论及其相关知识,掌握常用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流程和工艺技术。 主要内容:口腔固定修复的基本理论及其相关知识,常用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流程和工艺技术。 教学要求:能进行口腔固定修复体制作,完成口腔固定修复体制作的综合性任务,能初步分析和解决口腔固定修复体制作实践中的常见问题,能读懂义齿制作单,能按照规定标准监测固定修复体制作质量,初步具有医技沟通、仓储管理及产品销售能力。 |
2 |
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 |
235 |
课程目标:了解口腔可摘义齿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可摘义齿修复的类型和基本组成,掌握各类可摘义齿修复的基本原则、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主要内容:可摘义齿修复的类型和基本组成;各类可摘义齿修复的基本原则、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教学要求:能进行口腔可摘修复体制作,完成口腔可摘修复体制作的综合性任务,能初步分析和解决口腔可摘修复体制作实践中的常见问题,能读懂义齿制作单,能按照规定标准检测可摘修复体制作质量。 |
3 |
口腔解剖与牙雕刻技术 |
252 |
课程目标:掌握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牙冠表面解剖标志、恒牙牙体外形;熟悉口腔颌面部的形态结构特点、牙的分类、组成及牙位记录法、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了解髓腔形态及牙的变异。 主要内容:恒牙牙体外形;口腔及颌面部重要的解剖标志。 教学要求:学会恒牙雕刻(石膏牙和蜡牙)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应用滴蜡技术塑造恒牙牙面形态,恢复正常曲线。 |
(3)专业实践课
附表 5专业实践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内容及要求 |
时间安排 |
1 |
认知实习 (见习) |
认知实习内容:认识各种口腔设备的名称、性能及使用方法:了解一般口腔常用设备的保养及检修制度;了解口腔设备及口腔材料使用原则、方法及作用;了解义齿加工厂各个工艺制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
根据课程安排在第一、第三学期进行认知实习,内容根据教学进度制定,一周30个课时,每学期各一周。 |
2 |
跟岗实习 |
掌握口腔器械、工具的名称、型号、用途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知识。掌握卫生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和具体卫生标准。掌握牙体修复材料的种类、性质和适用范围。熟悉口腔充填材料、印模材料、模型材料的基本知识。 |
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实习,内容根据教学进度制定。一周30个课时,共18周。 |
3 |
顶岗实习 |
实习内容要与实习岗位相结合,主要在义齿加工厂进行工作。能按岗位的基本要求及工作方法进行顶岗实习,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完成修复义齿的制作。患者出现牙体颜色异常、牙体形态异常,可对此类患者的牙齿进行修复材料的设计,掌握各制作工艺流程技术要点。 |
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实习,内容根据教学进度制定。一周30个课时,共17周。 |
(二)课时安排
三年制中职总学时3300,对应总学分175(以18学时计为1个学分)。公共基础课程学时数1394(不少于1100),占比总课时的比例是42.2%;专业课总学时1906,占总学时57.8%%。实践性教学学时数1050,占总学时的比例是31.8%。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和实训),累计假期 12 周,周学时一般为30学时(按毎天安排6节课计),校外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约为 3300学时。
实行学分制,原则上一般以18学时计1学分,入学教育(军训)、校外实习、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三年制毕业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允许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按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开设顺序,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本方案确定的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实践性教学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二分之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中的实训教学和专业校外实践课均计入实践性教学学时。跟/顶岗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原则上累计总学时约为1050,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附表 6教学活动周数分配表
内容 学期 |
校内课堂教学 |
入学教育及军训 |
校内实践性教学 |
校外实践性教学 |
毕业教育 |
考核 |
机动 |
寒暑假 |
合计 |
口腔基本技能 |
专业综合实训 |
认知实习 |
跟岗实习 |
顶岗实习 |
一 |
16 |
2 |
|
|
1 |
|
|
|
1 |
1 |
4 |
24 |
二 |
18 |
|
2 |
|
|
|
|
|
1 |
1 |
8 |
28 |
三 |
18 |
|
|
|
1 |
|
|
|
1 |
1 |
4 |
24 |
四 |
18 |
|
|
|
|
|
|
|
1 |
1 |
8 |
28 |
五 |
|
|
|
|
|
18 |
|
|
|
|
|
18 |
六 |
|
|
|
|
|
|
17 |
1 |
|
|
|
18 |
合计 |
70 |
2 |
2 |
0 |
2 |
18 |
17 |
1 |
4 |
4 |
24 |
140 |
注:入学教育及军训是在开学前进行
(二)教学进程安排
附表 7 口腔修复工艺 专业教学进程安排(2024版)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考核方式 |
课程类型 |
总学分 |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数 |
学时 |
实践学时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
必修课程 |
1 |
GS01 |
军事训练 |
C |
C |
1 |
30 |
30 |
1 |
|
|
|
|
|
2 |
GS02 |
军事理论 |
C |
C |
1 |
30 |
0 |
1 |
|
|
|
|
|
3 |
A001 |
思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S |
A |
2 |
36 |
0 |
2 |
|
|
|
|
|
4 |
A002 |
思政—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S |
A |
2 |
36 |
0 |
|
2 |
|
|
|
|
5 |
A003 |
思政—哲学与人生 |
S |
A |
2 |
36 |
0 |
|
|
2 |
|
|
|
6 |
A004 |
思政—职业道德与法律 |
S |
A |
2 |
36 |
0 |
|
|
|
2 |
|
|
7 |
A005 |
语文 |
S |
A |
12 |
210 |
0 |
3 |
3 |
2 |
2 |
2 |
|
8 |
A006 |
信息技术 |
S |
A |
8 |
136 |
72 |
4 |
4 |
|
|
|
|
9 |
A007 |
数学 |
S |
A |
10 |
176 |
0 |
2 |
2 |
2 |
2 |
2 |
|
10 |
A008 |
英语 |
S |
A |
10 |
176 |
0 |
2 |
2 |
2 |
2 |
2 |
|
11 |
A009 |
体育与健康 |
S |
A |
10 |
176 |
120 |
2 |
2 |
2 |
2 |
2 |
|
12 |
A010 |
历史 |
S |
A |
4 |
72 |
0 |
|
|
1 |
3 |
|
|
13 |
A011 |
艺术 |
S |
A |
2 |
36 |
36 |
|
2 |
|
|
|
|
14 |
A012 |
劳动教育 |
C |
C |
10 |
90 |
50 |
2 |
2 |
2 |
2 |
2 |
|
|
必修课程 小计 |
78 |
1398 |
308 |
19 |
19 |
13 |
15 |
10 |
|
|
|
公共基础课合计 |
78 |
1398 |
308 |
19 |
19 |
13 |
15 |
10 |
|
专业课程模块 |
专业基础课程 |
1 |
ZB001 |
口腔组织与病理学基础 |
S |
A |
2 |
32 |
|
2 |
|
|
|
|
|
2 |
ZB002 |
口腔工艺材料应用 |
C |
B |
2 |
36 |
10 |
|
2 |
|
|
|
|
3 |
ZB003 |
口腔生理学基础 |
S |
A |
2 |
36 |
|
|
2 |
|
|
|
|
4 |
ZB004 |
口腔疾病概要 |
S |
B |
2 |
36 |
6 |
|
2 |
|
|
|
|
5 |
ZB005 |
口腔医学美学基础 |
C |
A |
2 |
32 |
|
2 |
|
|
|
|
|
6 |
ZB006 |
口腔工艺设备使用与养护 |
C |
B |
1 |
18 |
8 |
|
|
1 |
|
|
|
7 |
ZB007 |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 |
S |
B |
2 |
26 |
16 |
|
|
|
2 |
|
|
|
专业基础课程 小计 |
13 |
216 |
40 |
4 |
6 |
1 |
2 |
0 |
0 |
专业核心课程 |
1 |
ZC001 |
口腔解剖与牙雕刻技术 |
S |
B |
15 |
252 |
192 |
9 |
6 |
|
|
|
|
2 |
ZC002 |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 |
S |
B |
13 |
217 |
137 |
|
|
7 |
6 |
|
|
3 |
ZC003 |
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 |
S |
B |
14 |
235 |
175 |
|
|
7 |
7 |
|
|
|
专业核心课程 小计 |
42 |
704 |
504 |
9 |
6 |
14 |
13 |
0 |
0 |
专业选修课程 |
4 |
ZC004 |
解剖学基础 |
S |
B |
1 |
18 |
8 |
|
|
1 |
|
|
|
5 |
ZC005 |
口腔预防保健 |
|
|
|
|
|
|
|
|
|
|
|
6 |
ZC006 |
CAD/CAM应用技术 |
|
|
|
|
|
|
|
|
|
|
|
|
专业选修课程 小计 |
1 |
18 |
8 |
0 |
0 |
1 |
0 |
0 |
0 |
专业实践课程 |
12 |
ZD001 |
认知实习 |
C |
C |
1 |
30 |
30 |
1W |
|
|
|
|
|
13 |
ZD002 |
跟岗实习 |
C |
C |
5 |
150 |
150 |
|
|
|
5W |
|
|
14 |
ZD003 |
顶岗实习 |
C |
C |
29 |
870 |
870 |
|
|
|
|
18W |
11W |
|
专业实践课程 小计 |
35 |
1050 |
1050 |
30 |
|
|
150 |
540 |
330 |
|
统计内容 |
课程总学分 |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数 |
总学时 |
实践学时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1 |
2 |
3 |
4 |
5 |
6 |
|
合计二 |
107 |
1906 |
1602 |
13 |
12 |
17 |
16 |
30 |
14 |
|
|
合计一+合计二 |
165 |
3300 |
1698 |
28 |
28 |
28 |
28 |
30 |
28 |
备注:
1.考核方式:考试课填写“S”,考查课填写“C”。
2.课程类型:理论课填写“A”,理实一体课填写“B”,实践课填写“C”;
3.学时说明:填写计划安排的学时数,若按天计算,则录入具体天数,例如 12D;若按周写,则录入具体周数,例如 2W。
4.实践性课程说明:学院实践性教学包含校内实践课程和校外实践性课程。其中校内实践性教学主要包含实验教学、实训教学、教学实践周等,校內专业综合实训可集中或分散进行,若集中实训则按周安排教学,暂停安排其它课程。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包含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方式。填写集中实习实训一周以上的课程。
5.开课学期及周学时数:若某课程教学周不足 18 周,则在对应的学期所在列中填写该课程的”周课时数/周数”,例如 4/16,表示该课程每周 4 节课,开设 16 周。
6.学分计算说明:原则上,课堂教学一般以 16-18 学时计 1 学分,若毎学期教学周数为 16 周及以上的课程,按周学时数等于学分数计算;若毎学期教学周数小于 16 周的课程,则按平均 17 学时计 1 学分;计算学分取小数点一位,x≥0.5 取 1 分,x<0.5 取 0.5 分。4.入学教育(军训)、校外实习、毕业教育按一周计30学时,每周计1学分;校內实训按实际学时计算学分。若整学期全部安排到校外实习(含毕业教育),按一周计30学时,每学期计20学分。取得职业资格证、技能等级证计2学分,参加国际性、全国性、省部级、地市级、行业内的职业技能竞赛以及各种知识、文艺、体育等竞赛中获得奖励,应予折合成学分。
附表8 德育考核要求
序号 |
考核名称 |
考核专业部 |
开设学期 |
学分 |
考核方式 |
备注 |
1 |
德育 |
所有专业部 |
第 1 学期 |
1 |
过程考核 |
(必修) |
2 |
德育 |
所有专业部 |
第 2 学期 |
1 |
过程考核 |
(必修) |
3 |
德育 |
所有专业部 |
第 3 学期 |
1 |
过程考核 |
(必修) |
4 |
德育 |
所有专业部 |
第 4 学期 |
1 |
过程考核 |
(必修) |
5 |
德育 |
所有专业部 |
第 5 学期 |
1 |
过程考核 |
(必修) |
6 |
德育 |
所有专业部 |
第 6 学期 |
1 |
过程考核 |
(必修) |
合计 |
6 |
|
|
备注:
1. 德育成绩:德育成绩由学生处提供,每学期 1 学分,共计 6 学分。
八、实施保障条件
(一)应具备的条件
1.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
具有高中、中职及以上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口腔修复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具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鉴定颁发的口腔技工证。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口腔修复工艺行业、专业发展,能主动对接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口腔修复技工的实际需求,对接区域或行业的重点产业,贯彻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课程体系特色鲜明,技能考核标准完善,校企合作基础良好,积极承担“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学徒制试点、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工作。培养学生对口就业率高。
(4)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从事义齿制作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口腔修复及医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2.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必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地)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场所应按照理实一体化原则建设,功能应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科研的基本需要。现有校内实习实训室1间,主要用于专业基础课程实训和专业核心课程实训。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能够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进行口腔义齿修复工艺操作有关实训。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2. 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规划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够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口腔修复工艺行业政策法规、有关职业标准、必备手册资料等。
3.数字资源配备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3. 教学方法
采用理实一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注重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利用声像教材或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新的教学资料,充实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利用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手段教学,使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得以较广泛应用。
4. 学习评论
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要校内校外评价结合,学业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能够全方位、过程化、综合性评价学生。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考核过程中要注重过程和结果、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原则。
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学生、教师、家长、企业、社会广泛参与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过程性评价为导向,将学生日常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知识技能运用纳入评价范围,形成日常学业水平测试、技能抽查等学业评价为主、期末考试考查为辅的过程性学业评价体系;以职业资格鉴定基础,将学业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允许用职业资格证或技能等级证替代一定的专业课程成绩或学分;以企业职业岗位标准为参考依据,形成学校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学生企业跟岗、顶岗实习环节的评价机制。要结合专业教学实际,确定期末考试考查课程,按学业成绩管理统一规定,制定各门课程成绩评价标准。
(二)现有条件
1.师资队伍
附表 9教学团队基本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教龄 |
职称 |
X证书、职业资格及等级 |
教师类别 |
专业身份 |
1 |
温梅 |
女 |
28 |
3 |
未定等级 |
口腔执业医师 口腔修复工 |
初级 中级 |
专任教师 |
专业骨干教师 |
2 |
纳琰 |
女 |
30 |
2 |
未定等级 |
口腔执业医师 |
初级 |
专任教师 |
专业骨干教师 |
3 |
姬娟娟 |
女 |
33 |
5 |
未定等级 |
口腔修复工 |
高级 |
专任教师 |
专业骨干教师 |
4 |
徐皓 |
女 |
27 |
3 |
二级教师 |
教师资格证 护士(初级) |
二级教师 |
专任教师 |
专业课教师 |
5 |
马玉琳 |
女 |
45 |
21 |
一级教师 |
教师资格证 |
一级教师 |
专任教师 |
专业文化课教师 |
6 |
李文雪 |
女 |
27 |
5 |
二级教师 |
教师资格证 |
二级教师 |
专任教师 |
专业文化课教师 |
7 |
伍晓辉 |
女 |
33 |
5 |
二级教师 |
教师资格证 |
二级教师 |
专任教师 |
专业文化课教师 |
9 |
顾文 |
女 |
34 |
9 |
一级教师 |
教师资格证 |
一级教师 |
专任教师 |
专业文化课教师 |
附表 10教学团队职称结构
年度 |
小计 |
高级教师 |
一级教师 |
技师 |
高级工 |
双师型教师 |
人数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2024 |
37 |
4 |
10 |
9 |
24 |
1 |
2.7 |
4 |
11 |
24 |
65 |
附表 11教学团队年龄结构
年度 |
小计 |
≤35 岁 |
36 岁-45 岁 |
45岁-50 岁 |
51 岁-55 岁 |
>56 岁 |
人数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2024 |
37 |
25 |
68 |
14 |
38 |
0 |
0 |
2 |
5 |
0 |
0 |
附表 12教学团队学历结构
年度 |
小计 |
硕士 |
本科 |
专科 |
在职读 |
人数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2024 |
37 |
3 |
8 |
37 |
100 |
0 |
0 |
0 |
0 |
2. 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对应课程 |
对应岗位能力 |
对应技能大赛 |
1 |
口腔工艺实训室 |
口腔解剖与牙雕刻技术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 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 |
一、知识要求: 1.熟悉口腔解剖生理、牙体解剖生理、口腔修复和义齿制做的基本知识。 2.熟悉口腔器械、工具的名称、型号、用途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知识。 3.熟悉卫生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和具体卫生标准。 4.熟悉口腔充填材料、印模材料、模型材料的基本知识。 5.熟悉牙体修复材料的种类、性质和适用范围。 二、技能要求 1.能掌握口腔、牙体修复材料的加工操作技术。 2.能区别常用口腔、牙体修复材料的品种和质量要求。 3.能进行口腔、牙体修复材料的成型加工。 4.熟悉卫生消毒、灭菌的技术操作和卫生标准,口腔充填材料、印模材料、模型材料的基本知识。 |
一、牙体制备 1.理论笔试:窝洞制备笔试内容涵盖龋病相关内容,牙体预备笔试内容涵盖金瓷冠等相关的理论知识。 2.窝洞制备:26牙II类窝洞制备。 3.牙体预备:11上颌中切牙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 二、雕牙和排牙 1.理论笔试:牙体雕刻,笔试内容涵盖牙体解剖生理相关内容;全口排牙及上下颌左右两侧牙龈雕刻,笔试内容涵盖排牙与平衡牙合相关内容。 2、牙体雕刻:1:1 石膏等比例模仿天然牙齿雕刻。 3、全口排牙:排列上下左右侧人工牙,雕刻上下颌左右侧牙龈。 三、CAD 修复体设计 1.单颗牙的全冠设计 2. 3shape系统: 创建订单,固定桥的设计(3单位)。 |
附表 13校内实训基地情况
(2)校外实训基地
附表 14校外实训基地情况
序号 |
基地名称 |
1 |
丹特义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2 |
银川雅美乐义齿有限公司 |
3 |
银川东兴义齿有限公司 |
4 |
银川致皓义齿有限公司 |
3.教学资源
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重点选用规划教材12册,对应12门课程。图书文献配备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查询、借阅方便。专业类图书文献20册。
该专业教学应用智慧职教、爱课程、学习通等网络资源以及自建资源。
4.教学方法
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
5.学习评价
教学评价采用校内校外评价结合,学业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6.质量管理
学校通过提高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来保障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
教学管理具有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合理调配师资、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过程监控、质量评价,改革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进而保证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过程管理,即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评估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课、评学等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3.教学监控管理,将教学监控分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过程监控,及时找出反映教学质量的资料和数据,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纠正存在问题的建议。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进一步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
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九、毕业要求
1.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 178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考试成绩合格,达到本专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
2.学生必须获取口腔修复工艺毕业证书且取得口腔修复工(初级或中级)证书。
3.学生德育成绩达到学院规定的学分要求。
附表 15毕业要求
|
公共课 |
专业课 |
|
德育 |
合计 |
必修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核心课 |
专业选修课 |
校外实践课 |
学时数 |
1394 |
216 |
704 |
18 |
968 |
|
3300 |
学分数 |
78 |
13 |
42 |
1 |
35 |
6 |
175 |
十、附录
附件:1.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